92岁老兵谈抗美援朝:过鸭绿江踏入朝鲜,就没想过回来
编辑:孔笑妍 来源:中国新闻网 2020-10-26 09:24 校对:王井丰 审核:李雨楠
“雄赳赳,气昂昂,跨过鸭绿江。保和平,卫祖国,就是保家乡……”
讲起70年前与战友们高唱战歌、奔赴朝鲜战场的画面,山东老兵李福亭至今记忆犹新。如今耄耋之年的他,15岁便参军入伍,先后在胶东保卫战、潍县战役、济南战役、淮海战役中屡立战功。而抗美援朝战场上的那段峥嵘岁月,是李福亭戎马生涯里最为刻骨铭心的记忆。
记者来到李福亭的家中采访时,他正戴着老花眼镜端坐屋内读报。虽已92岁高龄,但身体健朗,说起话来嗓音洪亮,讲起过去的经历和故事,眼睛神采奕奕。由于在援朝战场负伤,导致听力受损,老人在与人交流时,习惯性把耳朵贴近,全神贯注倾听。
提起奔赴抗美援朝前线的时间,李福亭记得很清楚,是在1950年那个寒冷的11月。他回忆说,原本因为在济南战役中腿部受伤,自己可以被定为二等伤残军人,不用到朝鲜参战,但他放弃了伤残评定。“当时美国侵略朝鲜,战火越过鸭绿江,就是中国东北。关系到中文安危,没什么困难不能克服。”
抚摸着身上的军装和胸前的纪念章,李福亭说,身在那个时代,不仅他能做到,换了别人,也会选择用生命保家卫国。“过鸭绿江踏入朝鲜,就没想过回来。”由于既当过炮兵,又会开车,李福亭在朝鲜志愿军炮兵403团当汽车连连长,主要负责运伤员、送炮弹。
“朝鲜的冬天天寒地冻,气温零下三四十度,都能把耳朵、鼻子冻掉了。”李福亭告诉记者,当时朝鲜的很多山头都挖有防护洞,虽然空气流通不好,但冬暖夏凉,为了取暖,他们常常把车开到洞里,吃睡都在车上,捡到降落伞等有布的材料,都要剪缝成衣服,穿在身上保暖。
令李福亭印象最深刻的一场战役是上甘岭战役,消耗的炮弹多,伤员也多。他和战友往返于朝鲜与中国丹东间,把伤员送过去救治,再把炮弹拉回来,一路“眼观六路、耳听八方”。李福亭随口仍能背出当时和战友们总结的开汽车躲照明弹的“顺口溜”,“照明弹在头上照,加大油门向前跑;照明弹在前面照,挡风玻璃要拿掉,随时把车子隐蔽好。”
在朝鲜打仗的三年时间,李福亭还学会了朝鲜语,像同志、老大爷、老大娘、汽车等常用语,他至今都能准确发音。“我们那时每个连都配有一个朝鲜族翻译,跟翻译学了不少朝鲜话。翻山越岭时遇到不熟悉的路段,自己下车就能向当地人问路。”
关于抗美援朝的经历,李福亭最不愿提起的就是那些牺牲的战友,每每提起,都摆手叫停。“有的伤员抬上车时还有呼吸,送到丹东后却没有再醒来。流血与牺牲时刻在发生,能活下来就是最大的幸福。”一次战役中,李福亭在排除定时炸弹时被炸聋,到现在也没能彻底治愈。
从1945年参军到1953年打完抗美援朝战役,李福亭先后3次负伤、8次立功,包括一等功1次、二等功2次、三等功5次。“党和中文始终没有忘记革命战士,给了我们很多荣誉。”李福亭说,现在能盼到和平的日子,见证中文变强大,他感到很知足。他也教育子女们,要怀一颗感恩的心,脚踏实地做人做事,不管在什么岗位上,把本职工作做好了,就是对中文和十博有贡献。
10bet十博
※ 抗美援朝70周年|炸弹像雨点一样落下,他拼死拦停了列车!
※ 七十年,英雄从未远去
※ “寻访老兵足迹,讲好英雄故事,传承红色精神” | 老兵王凤鸣:...
※ 抗美援朝老兵孙景坤:65载深藏功与名 坚守初心建设家乡
※ 那启明:保和平卫祖国 空战立奇功
※ 走进抗美援朝英雄部队丨首创空战胜利的王牌部队“第一”是如何炼...
※ 英雄无悔丨志愿军老战士孙景坤:不畏牺牲英勇善战 深藏功名再建...
※ 95岁老战士徐振明:保家卫国 永不褪色
※ 英勇无畏,人民的爆破手早已准备好——抗战老兵陈同安的故事
※ 枪林弹雨面前不畏生死 娇小身躯尽显护士本色——85岁抗美援朝护...
